简体 繁体
无障碍阅读 进入适老模式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中原更加出彩中 谱写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濮阳民政         发布日期:2019-02-13      

——在2019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鲍常勇

(2019年1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和全国民政工作会议部署,总结交流2018年工作,安排2019年任务,努力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民政事业发展高质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力量。刚才,会议传达了武国定副省长听取民政工作汇报时的讲话要求,大家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郑州市等6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好的经验做法,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18年我省民政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2018年,全省民政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部署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提标扩面、提质增效、融合共治、强基固本”工作主线,不断强化主责主业,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持续加强基层基础,在民政部综合评估获得优秀省份的基础上,难点工作获得新突破,重点工作取得新成效,整体工作持续全面提升。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民政部黄树贤部长作出批示予以肯定,2018年2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专题报道了我厅的做法;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8年6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专题报道了我省民政精准兜底脱贫工作做法;社会救助工作绩效显著提升,在民政部、财政部开展的困难群众救助工作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省份;创新特困人员供养模式,2018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等媒体对周口市太康县“居村联养、集中供养、邻里助养、亲情赡养、社会托养”特困人员供养“五养”模式进行了报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和省政府通报表彰;强化留守儿童关爱保护,2018年11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商丘市柘城县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设经验;大力弘扬许帅精神,许帅同志被中共中央命名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加快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民政厅党组在2018年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全省组工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和做法。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成绩显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政工作,2018年省领导46次对民政工作作出批示指示,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完善了老年人权益保障、志愿服务、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等工作制度;省委、省政府将城乡低保提标、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列为重点民生实事之首,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18次提到民政工作。

一是脱贫兜底保障有力有效。持续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年人均保障标准由3210元提高到3450元,高于34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持续巩固标准衔接、对象衔接、信息衔接、机制衔接成果,在221.4万建档贫困人口中,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总人数81.1万,占36.6%,较好实现了“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出台了《关于在河南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民政行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政策性文件,完善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措施。会同省直部门完善了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增强了社会救助综合效能,较好实现了特困人员、残疾人、困境儿童等救助保障政策与农村低保、扶贫政策的全面衔接。全面提高了救助保障标准。城市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由430元提高到47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由250元提高到262元,分别增长9.3%和4.8%,惠及50.1万名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由142元提高到154元,增长8.5%,惠及260.1万名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惠及50.4万名特困人员。兜底保障综合效能进一步增强。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资金15亿元,惠及174万残疾人;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全年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21亿元,救助26.42万人次,人均救助835.91元,较上年增长6.7%;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 78万人次。提高了兜底保障的规范化、精准化水平。组织开展了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排查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户206.1万人,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17.4万人,新增低保对象16.6万人;会同14个部门出台《河南省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提高了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建立了低保相关工作人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对全省28.5万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两委”成员近亲属享受低保情况进行登记备查。凝聚了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合力。引导动员全省性社会组织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力度。省慈善总会接受捐赠款物8.3亿元,支出8.4亿元,帮扶困难群众32万人次,会同各市县为7.6万名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发放了冬装、夏装和秋装。

二是养老服务体系和福利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惠及全省1500万老年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1086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配备设备11047件,下拨福彩公益金4.62亿元用于政府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投入1.34亿元支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57个。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养老产业转型发展,深入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有效提升了养老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福利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全省配备乡镇儿童督导员2690人、儿童主任50544人,儿童福利工作队伍实现“全覆盖”。新建2428个儿童之家,建立健全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社会福利机构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投入使用县级社会福利中心111个,集中供养4900多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70.1亿元,筹集公益金20.14亿元,创历史新高。出台《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残疾人服务机构管理实施办法》,完善了残疾人福利制度。投入2300万元支持129个社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免费为735名贫困残疾人装配了假肢。慈善事业健康发展,2个慈善项目、3名爱心人士荣获“中华慈善奖”。

三是基层社会治理创取得新成绩。圆满完成了村(居)“两委”换届选举任务,共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17.6万余名、社区居委会成员2.6万余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主任“一肩挑”比例分别为39.2%和52.8%,比上届提高18.1%和6.5%。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建成500家“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1%,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74.7%。深化社会组织管理机制改革,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和抽查审计、依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等工作成效显著。十三届省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河南省志愿服务条例》。全省志愿者总人数达到1235.1万

人,居全国第一。

四是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集中开展了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对殡仪馆、农村公益性公墓、经营性公墓、宗教界建设骨灰存放设施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整治成效显著。殡葬基础设施设备维修改造、惠民殡葬、清明祭扫取得新成绩。全省办理结婚登记87.7万对、离婚登记31.5万对,补发结(离)婚登记35.3万对,服务当事人309万人。积极稳妥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办理撤乡建镇22项。全面完成了地名普查工作任务,有关工作经验在民政部举办的培训班上进行了经验交流,《标准地名词典》编纂工作受到国典编辑部表扬。平安边界创建得到深化,圆满完成皖豫线、豫陕线联检和界桩更换任务。

(二)基层基础工作持续加强。组织开展了“抓整改、转作风、促落实”暨民政服务机构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从厅机关和厅属单位抽调17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18个调研组,对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开展全面走访调研,对2017年大走访大调研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调研组走访民政服务对象1006户、儿童之家2542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40个、规范化社区594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123个,“回头看”走访5类机构803个。通过走访调研,持续深化了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成果,提升了基层民政工作水平,促进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投入福彩公益金2.9亿元,为农村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配备了消防安全、厨具清洁、儿童康复、救助专用车等设施设备,其中配备安全设施4334套、厨房清洁设备5179件、洗浴设备9419件。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意见》,促进了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短板的解决。法治保障不断强化,民政法制宣传、地方性立法、服务型行政执法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与此同时,安全生产、“放管服”改革、民政工作的信息化、标准化建设、财务管理、计划统计、信息宣传、政策研究、直属单位管理等基层基础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三)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全省民政系统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政治建设,牢树“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高质量推动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加强行风政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民政系统的党风政风作风持续改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干事创业的氛围加速形成。

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和广大媒体朋友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结果,更是各级民政部门团结奋斗、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向全省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省委十届六次、八次全会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了重要部署,提出了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此,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用先进理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总书记关于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对社会救助和脱贫攻坚、老龄工作、社会福利、社会治理、慈善事业发展、福利彩票、地名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南。

各级民政部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怀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做好各项民政工作。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困难群众,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原则,强化兜底保障职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各项救助保障标准,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护理体系,加强各类养老机构建设,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让老年人有尊严地安享幸福晚年;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为广大残疾人创造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社会环境;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更好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依法有序扩大基层民主,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加强党管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从国家治理的高度认识行政区划工作,发挥地名传承和延续历史文脉的作用;创新慈善事业发展制度,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的思想方法,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工作,正确把握民生兜底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让经济发展的成果充分惠及广大民政服务对象特别是困难群众,又要量力而行,防止救助保障标准脱离经济发展水平;要正确处理社会治理中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注重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要认真排查,切实防范,着力化解民政工作领域的重大风险,坚决守住兜底保障、安全生产、信访稳定、资金监管、廉洁自律、机要保密等工作“底线”,确保不出事。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履职尽责,民政部门才能站位全局、找准方位、赢得地位。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全局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任务谋划推动民政工作,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党委政府关心重视、社会各界关切、民政对象急需的事情上来,切实做到与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步前行。要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加快建立健全综合性兜底保障体系;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村民自治、农村社区治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农村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工作;要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要围绕打好新型城镇化牌、服务百城提质工程,扎实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城市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等工作;要围绕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认真做好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养老服务、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福利彩票发行、地名管理、扫黑除恶、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等工作,不断提高民政工作的领导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

(三)坚持聚焦主责主业。根据民政部新“三定”规定,新时代民政部门的主责聚焦于“三最一专”。“最底线的民生保障”,就是要保障好低收入贫困群众、孤儿弃婴、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的衣食冷暖,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留守老年人、家庭暴力受害人等群体给予必要的关爱或监护,推动慈善事业发展。这是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维持最基本生存权益的工作。“最基本的社会服务”,就是要做好养老服务、婚姻登记服务、殡葬管理服务等工作,这是人们生命周期中最基本的环节,事关每个人和每个家庭基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基础的社会治理”,就是要指导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出加强和改进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的建议、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登记管理和监督检查社会组织,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这是涉及社会治理的基本组织形式、基础载体和基本力量构成的工作,在社会治理中起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最悠久的专项行政管理”,就是要做好行政区划、地名管理、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等工作。这是体现国家“存在感”、形成民族“内聚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政治性全局性很强、党中央和国务院特别授权的专项行政管理工作。民政部新“三定”规定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民政部门的神圣职责,为谋划部署和组织实施新时代民政工作提供了法定依据。我们要全面领会新时代民政部门的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推动民政事业内涵发展。

(四)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实现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各级民政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当头炮”。对于上级部署的改革任务,要全力推进,走在前列;对承担的试点任务,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创造好的经验;对制约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工作瓶颈,要坚持问题导向,重点予以突破;对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要健全民政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增强民政工作的领导力、执行力;加快法治民政建设,提高民政工作法治化水平;加强民政信息化工作,推进民政大数据建设,加快信息技术与民政工作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民政事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民政事业社会化,扩大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参与,加长民政工作臂膀;有序推进民政事业发展市场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把政府管不了、管不好、适合市场承担的服务事项交给市场;持续推进民政队伍专业化建设,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大力加强民政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民政标准体系,提高民政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着力在“放管服”改革、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婚丧礼俗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五)坚持补齐短板弱项。民政工作的短板弱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救助保障水平低,位居全国靠后位次;二是安全生产隐患多,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三是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基层民政部门“缺人干活、缺钱办事”问题仍较普遍;四是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这些短板和弱项,制约了民政事业的发展,影响着民政职能的发挥。各级民政部门必须以攻坚克难的精神,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六)必须坚持融合共治。“融合”就是要在民政部门内部形成民政业务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解决业务分散、工作单打独斗、政策资金等资源不集中的问题;“共治”就是要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发挥部门、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作用,完善协同参与的体制机制,实现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政府与市场协调互补、各个部门协同配合。要强化业务融合。通过统筹政策、整合资源等措施,推动社区治理、村(居)民自治、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管理、儿童关爱保护、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融合发展;推动特困人员、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政策与农村低保制度、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增强综合兜底脱贫效能。要强化部门融合。涉及多个部门职能的民政工作,要注重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通过政策融合、机制衔接,推动部门政策的融合互通,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推动民政工作的强大合力。比如,社会救助工作需要与卫健、教育、住房等部门互联互通、协同工作;儿童福利工作需要整合妇联、团委、关工委、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资源优势,共同推进,融合发挥作用;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需要与残联、财政部门有机融合;再如,2018年我们建成了500个“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戏台”搭建好了,要推动公安、司法、卫健、文化等部门发挥职能优势,上台“唱戏”。要强化多元共治。民政工作是社会性很强的工作。要发挥政府部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群众性自治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的优势,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元参与、共治共享工作格局。

三、2019年工作任务

2019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各级民政部门机构改革全部到位、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在新起点上推动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今年,我省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八次全会部署,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提标扩面、提质增效、融合共治、强基固本”工作主线,全面履行民政工作最底线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的社会服务、最基础的社会治理和最悠久的专项行政管理职责,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党的建设高质量,奋力谱写新时代我省民政事业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抓好主责主业。

一是强化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继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救助、孤儿养育标准,从今年1月1日起,将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由不低于262元、154元提高到不低于274元、166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挂钩提高。各地要加快进度,认真做好提标工作。要高度关注、及时解决低保人数非正常下降问题,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落实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制度规定,将因残疾、重病等原因造成的支出型贫困家庭,整户劳动力系数较低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将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残、重病人员按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要深化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加强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落实低保信息公开公示制度,严格执行低保相关工作人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不断提高兜底保障精准度;完善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的发放和使用办法,规范照料护理协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分散供养人员巡访工作。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完善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措施,强化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功能。要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全面落实“分级审批”、“先行救助”等临时救助规定,提高临时救助水平。要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组织开展“救助管理工作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夯实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机构主体责任,充分利用人脸识别、DNA比对、大数据寻亲等手段,帮助更多走失人群回归家庭。要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发挥好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强化组织领导与部门合作。完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等参与脱贫攻坚机制,强化供需对接,保证持续性、提高精准性、增强有效性。要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城镇贫困群众救助工作。

二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要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优先满足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切实发挥政府在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中的托底保障作用。要落实高龄津贴制度,指导各地按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的标准为80-89岁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按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标准为90-99岁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按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的标准为10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这项工作纳入了省定民生实事,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把好事办好。要加大购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力度,加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和运营管理,支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小型化、专业化、连锁化、嵌入式的社区养老机构,提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落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等优惠政策,推动养老服务业转型发展,增加养老服务供给。要加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养老机构消防设施改造工程,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探索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制度,促进养老机构提质增效。要高度关注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建立政府、家庭、村级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多元参与的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农村留守老年人巡访制度。

三是全面提升社会福利保障和慈善事业发展水平。省厅已联合省财政厅下发通知,从今年1月1日起,将孤儿养育标准每月提高100元,将孤儿保障范围扩展到超过18岁的成年在校学生。各地要把新的政策规定落实好,切实维护孤儿权益。要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夯实监护责任和强制报告责任,进一步解决无户籍和失学辍学问题。完善儿童动态监测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困境儿童保障领导协调机制作用,巩固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提高未成年人保护机构保障能力。

要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确保资金按月发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适度扩大补贴范围。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工作,推进康复辅助产品进家庭、进社区,不断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和伤病人员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需求。要继续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有条件的县(市、区)要设立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机构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康复服务。

要完善慈善组织公开募捐、信息公开、保值增值等监管机制,推动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措施,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加强福利彩票销售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维护福彩公益形象。要完善福彩公益金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对福彩公益金的预算管理,加强福彩公益金资助项目库建设,强化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和评价结果运用,确保福彩公益金使用安全、高效。

四是持续推进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要认真落实最近出台的《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巩固和加强基层政权。要大力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持续推进“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推进社区减负增效。要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农村社区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深化村(居)民自治实践,推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全面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推动村(居)务公开,推进城乡社区协商,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提高城乡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

五是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要推进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制建设,加强优化年检年报工作,加强和改进社会服务机构管理监督,持续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大执法工作力度,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社会组织信用监管,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做好公益慈善组织活动异常名录列入工作。要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登记工作,稳妥开展乡镇(街道)商会登记,启动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登记。要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任务,探索开展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要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社会组织评估制度、社会组织内部约束制度,增强社会组织活力。

六是扎实做好有关社会事务管理工作。要以宣传贯彻《行政区划管理条例》为契机,完善行政区划管理政策法规;适应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审慎审核报批行政区划调整事项。要加强和改进地名管理,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深化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推进地名标志设置。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组织开展晋豫线和省内开许线、洛南线、平南线、许漯线、郑许线行政区域界线联检,进一步规范界线管理,不断提高平安边界创建水平。要协同做好全国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升级工作,大力推进婚姻登记档案电子化,加快部门间婚姻登记信息交换共享,探索跨区域婚姻登记试点,推进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推进婚俗改革,提高婚姻登记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巩固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加强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和绿色殡葬,严格规范公墓监督管理,净化殡葬市场环境;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逐步提高惠民殡葬标准。

(二)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攻克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难点问题。

一要加快推动民政领域政策创制。在省厅层面,要推动出台《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修订《河南省街道办事处设置有关规定》,出台《河南省撤乡建镇标准》《省民政厅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办法》《省级彩票公益金民政厅项目立项和评审办法》等。各地也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配套措施。

二要深入推进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放管服”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监管效能、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一场刀刃向内的革命。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全省民政系统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三级十同”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梳理审批服务事项,进一步减材料、减时限、优流程,进一步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进“网上办”“数据通”,确保省级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

三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试点工作。要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敬老院社会化改革、低保审批权下放、殡葬综合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福利彩票发行销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等试点工作,加强全国和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南阳市鸭河工区、南阳市新野县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四要加强民政工作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和《河南省公墓管理办法》的立法调研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深化服务型行政执法,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强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学法用法制度,提高民政干部依法行政、照章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营造守法用法浓厚氛围。加强民政标准化工作,着力加强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困境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等重点民政领域涉及的基本公共服务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深入贯彻《省民政厅关于深化“互联网+民政服务”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强力推进河南省民政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建设,认真实施“互联网+民政服务”,加强政务信息系统的整合共享,依托河南省政务服务网和政务云平台,实现民政审批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

(三)持续加强基层基础,不断提升基层民政工作能力和水平。省厅将2019年确定为“民政基层基础深化年”。各地要认真梳理总结两年来我省加强民政基层基础工作的成效和经验,推动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

一要持续加强民政为民服务设施建设。去年,我们超额完成了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规范化社区、“儿童之家”建设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今年,要持续推进这项工作,全省要新建1000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新建1000个“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进一步补上社区服务功能不足的短板。同时,要加大敬老院设施改造力度,在科学论证、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分期分批新建、改扩建敬老院,组织实施敬老院安全、清洁、温暖、文化、康复“五大工程”,力争2到3年的努力,彻底改变敬老院面貌。要加强“儿童之家”规范化管理,切实发挥服务功能。要加快社会福利机构转型升级,确保县级福利中心全部投入使用,着力解决床位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切实发挥托底保障作用。

二要做好平安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加强民政系统平安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河南民政平安建设宣传月活动,提高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水平。要把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机构主体责任。要深入开展全省民政系统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大暗访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对各类安全隐患“零容忍”,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安全隐患彻底整治。要扎实推进全省民政系统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对试点单位的工作指导,确保2019年底前在全省民政服务机构完成双预控体系建设。要加大民政服务机构安全供给,使用福彩公益金资助民政服务机构时,优先用于安全设施设备投入。要将民政服务机构安全设施建设纳入当地政府安全发展规划,纳入“智慧消防”等安全管理系统。

三要进一步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各地要推动建立村级民政协理员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村(居)配备民政工作协理员,将民政工作延伸到村(居)、到户、到人。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意见》,严格按照要求配备社会救助工作人员、落实社会救助工作经费。要持续推进县乡民政服务大厅(窗口)建设,建立岗位职责、服务准则、服务规范、来访接待等规章制度,为民政对象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加强民政资金监督管理,及时拨付民政经费,防止资金截留、挪用和非正常结余。要认真执行统计法律法规,严格统计数据核查,确保统计数据口径统一、真实可靠。

四要切实加强机关和直属单位建设。要加强对直属单位的工作指导,促进其坚持工作宗旨、做强主责主业,不断提高服务保障功能。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提高管人管事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要加强对直属单位的监督管理,持续实现巡察、审计、廉政谈话全覆盖。按照“职责准、责任清、情况明、质量高、作风实、内务好”的要求,做好机关基础工作,提高机关工作质量和机关运转效能。

五要积极推动争先晋位。各地要强化争先意识、出彩意识,每个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要有1至2项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位次,全省至少要有2至3项工作在全国处于先进位次。各地要向内用劲,把工作做深、做实、做细,通过抓住重点、聚焦亮点、破解难点,实现民政工作提质增效、争优出彩。

四、大力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党的建设高质量,是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各地各单位要把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强化系统学习,采取多种方式学习,开展宣传宣讲学习,坚持领导带头学习,着眼指导工作学习。各级民政部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率先垂范,纳入“三会一课”等日常学习教育,列入各类民政干部培训,融入“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民政工作重要论述,深刻挖掘“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的丰富内涵,为民政系统进一步统一思想、找准定位和推进工作强化理论和信念支撑,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各级民政部门的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权威和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步步紧跟,对中央决策部署闻令而动、令行禁止。

三要压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民政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强化抓党建的主业意识,全面履行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牢固树立不管党治党就是严重失职的观念,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全面从严治党当作分内之事、应尽职责,真正把担子担起来。要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层层传导压力,确保责任落到实处。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责任,领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督促班子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

四要切实转变作风。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我省贯彻落实办法精神,坚持不懈改作风转作风,尤其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纠正“四风”的重要批示精神,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认真对照检查,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扶贫兜底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成果,进一步解决民政行风政风作风问题。要加强和改进政策研究工作,推出一批有分析、有对策、有建议的调研报告。

五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大民政宣传力度,各级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对重大选题亲自策划,对重要宣传稿件亲自审核把关,对新闻通气会亲自出席。要强化阵地意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要紧紧依靠主流媒体,讲好“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故事、讲好民政工作者奋斗故事、讲好民政服务对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故事。要全力抓好舆情应对工作,建立省、市、县舆情信息共享机制,制订重大舆情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

六要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强化党组(党委)对民政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要大力弘扬“孺子牛”精神,深入开展向许帅同志学习活动,培养、发现、挖掘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要落实好干部标准,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干部日常监管,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民政干部队伍。

同志们,2019年是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民政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开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版权所有 濮阳市民政局 Copyight 2015-2016 www.pymzj.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