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无障碍阅读 进入适老模式
建设政党文化 引领社会文化
来源:濮阳民政         发布日期:2018-11-13      

建设政党文化 引领社会文化

来源:《学习时报》

   中国共产党要确保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不仅要通过利益整合和表达、政治动员和社会化等影响和领导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而且还要通过政党独有的政党文化,发挥政党文化的示范功能,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
  
  政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强大的,一方面将政党意识、价值理念、制度规范、执政理念、政党作风等有效地传达给社会成员,并转化为他们的政治认同;另一方面政党通过政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整合和引领,把握和引导全社会的主流思想,从而实现政党对社会的思想领导。
  
  这是因为,一是政党意识形态往往关系到政党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成功完成鼓动大众奋起反抗殖民统治的革命以后,迅速完成了革命党文化向执政党文化转型,执政党文化得到社会认同,这是其连续赢得大选长期执政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政党价值取向可以影响民众的支持率和认可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取向,这是党能够得到支持和拥护,夺取政权的核心价值。党的一大就明确规定包括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经济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等内容的党纲,鲜明地表达了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政党价值取向与社会民众价值要求的一致性,是我们党走上执政地位的要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与时俱进地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写入党章,准确表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三是政党作风关系政党形象。民众对政党执政的理念、社会治理的美好愿景以及执政方式所带来的信心往往聚焦于看似细小的政党形象。执政党成员的示范、表率是政党形象的关键,关系政党、政府决策、管理和执行是否得到认同,关系政党执政合法性,影响政党执政的有效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的政党文化引领社会文化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来自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的特点的挑战。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不仅互相沟通,互相学习,而且交流中相互间融会、融洽;各种思想文化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相互激荡、彼此碰撞;不同立场、不同观点、不同取向、不同利益的思想碰撞、冲突,甚至斗争十分激烈。我们将长期面临西方在经济、科技和文化传播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仍然十分尖锐复杂,维护中国文化安全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安全斗争十分激烈。二是来自社会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挑战。中国文化,无论是文化形式、内容和观念都呈现多元的格局;已经从同质文化、极端文化走向多元多样多变的文化。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并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舆论时有出现,执政党引领整合多元社会文化的任务异常繁重。三是来自发展市场经济相随而生的负面文化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求利性、竞争性所产生的各种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非理性主义的思想因素;浓厚的商业色彩的价值追求,所滋生的见利忘义、投机取巧、惟利是图等不良的道德观念和倾向;作为商业化的文化,谋取最大的利润为目标的价值追求,功利主义色彩浓厚,使大众文化生活中夹杂很多复杂因素,这些负面因素和现象在社会和党内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出来,影响党的形象,动摇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的主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要以政党文化引领社会文化,首先要求我们加强政党文化建设,推进执政党建设。政党文化是指包含政党意识、政党价值、政党制度和政党行为作风在内的观念体系。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政党文化建设责任重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政党文化理论研究适时地反映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政治学研究领域的拓展,执政党建设研究的深化,学术界对政党文化的研究渐兴,但这个领域的研究仍然是比较“年轻”。理论研究处在阐释性的初级阶段,主要回答“政党文化是什么”,而建构性研究,“如何构建政党文化”的目的和目标还不明确。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任务,表明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上已经更加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对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价值,这为加强执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把政党文化建设放入党的建设战略架构之中,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
  
  其次,还要积极探索政党文化社会化实现的新途径。政党文化的社会化就是政党文化获得党内和社会认同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政党文化社会化途径受到了以现代科技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发展的冲击。在新的条件下,发挥政党文化的示范功能,探索政党文化社会化,一要坚持和优化传统社会化途径,发挥已有的途径的作用,加强家庭、学校和“单位”在政党文化社会化中的作用,维护执政党和政府对社会的影响和掌控。二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新运用,积极利用现代传媒的影响力,营造政党文化理论研究、宣传的氛围,为政党文化社会化搭建高科技含量的平台。三要探索政党文化对社会价值和利益的整合和表达的路径,把握、控制和主导社会的主流思想,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要确保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不仅要通过利益整合和表达、政治动员和社会化等影响和领导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而且还要通过政党独有的政党文化,发挥政党文化的示范功能,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
    政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强大的,一方面将政党意识、价值理念、制度规范、执政理念、政党作风等有效地传达给社会成员,并转化为他们的政治认同;另一方面政党通过政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整合和引领,把握和引导全社会的主流思想,从而实现政党对社会的思想领导。
    这是因为,一是政党意识形态往往关系到政党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成功完成鼓动大众奋起反抗殖民统治的革命以后,迅速完成了革命党文化向执政党文化转型,执政党文化得到社会认同,这是其连续赢得大选长期执政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政党价值取向可以影响民众的支持率和认可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取向,这是党能够得到支持和拥护,夺取政权的核心价值。党的一大就明确规定包括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经济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等内容的党纲,鲜明地表达了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政党价值取向与社会民众价值要求的一致性,是我们党走上执政地位的要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与时俱进地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写入党章,准确表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三是政党作风关系政党形象。民众对政党执政的理念、社会治理的美好愿景以及执政方式所带来的信心往往聚焦于看似细小的政党形象。执政党成员的示范、表率是政党形象的关键,关系政党、政府决策、管理和执行是否得到认同,关系政党执政合法性,影响政党执政的有效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的政党文化引领社会文化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来自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的特点的挑战。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不仅互相沟通,互相学习,而且交流中相互间融会、融洽;各种思想文化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相互激荡、彼此碰撞;不同立场、不同观点、不同取向、不同利益的思想碰撞、冲突,甚至斗争十分激烈。我们将长期面临西方在经济、科技和文化传播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仍然十分尖锐复杂,维护中国文化安全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安全斗争十分激烈。二是来自社会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挑战。中国文化,无论是文化形式、内容和观念都呈现多元的格局;已经从同质文化、极端文化走向多元多样多变的文化。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并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舆论时有出现,执政党引领整合多元社会文化的任务异常繁重。三是来自发展市场经济相随而生的负面文化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求利性、竞争性所产生的各种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非理性主义的思想因素;浓厚的商业色彩的价值追求,所滋生的见利忘义、投机取巧、惟利是图等不良的道德观念和倾向;作为商业化的文化,谋取最大的利润为目标的价值追求,功利主义色彩浓厚,使大众文化生活中夹杂很多复杂因素,这些负面因素和现象在社会和党内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出来,影响党的形象,动摇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的主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要以政党文化引领社会文化,首先要求我们加强政党文化建设,推进执政党建设。政党文化是指包含政党意识、政党价值、政党制度和政党行为作风在内的观念体系。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政党文化建设责任重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政党文化理论研究适时地反映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政治学研究领域的拓展,执政党建设研究的深化,学术界对政党文化的研究渐兴,但这个领域的研究仍然是比较“年轻”。理论研究处在阐释性的初级阶段,主要回答“政党文化是什么”,而建构性研究,“如何构建政党文化”的目的和目标还不明确。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任务,表明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上已经更加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对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价值,这为加强执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把政党文化建设放入党的建设战略架构之中,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  

其次,还要积极探索政党文化社会化实现的新途径。政党文化的社会化就是政党文化获得党内和社会认同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政党文化社会化途径受到了以现代科技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发展的冲击。在新的条件下,发挥政党文化的示范功能,探索政党文化社会化,一要坚持和优化传统社会化途径,发挥已有的途径的作用,加强家庭、学校和“单位”在政党文化社会化中的作用,维护执政党和政府对社会的影响和掌控。二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新运用,积极利用现代传媒的影响力,营造政党文化理论研究、宣传的氛围,为政党文化社会化搭建高科技含量的平台。三要探索政党文化对社会价值和利益的整合和表达的路径,把握、控制和主导社会的主流思想,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


  • 版权所有 濮阳市民政局 Copyight 2015-2016 www.pymzj.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